“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正如当下年轻人最常用的辞职理由一样,2015年很多人走出国门去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次预计将实现16%的增长,首次突破1.2亿,出境消费将达1.1万亿元。2016年,出境游市场更有进一步腾飞的趋势,各大在线旅游企业可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设计符合国人习惯和适合国内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出境游为什么这么火?
出境游,成为2015年在线旅游的关键词,在这一年,出境游市场得到井喷式的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次突破1.2亿,出境消费将达1.1万亿元。出境游大放异彩,主要有三大机遇。
机遇一:消费升级,旅游消费已成刚需。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均gdp到2015年已达7800美元,2016年将超过9000美元,根据国际旅游组织统计,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消费需求即达到体验游标准。作为国民重要消费形态,旅游渐成消费刚需。
机遇二:政策利好。merrill-lynch研究预测,中国出境旅游到2019年将达1.74亿人次,成长10.8倍。另据phocuswright报告显示,中国旅游占亚太区旅游市场比重2015年已提升至32%,但与美国相比,仍差距巨大。据了解,中国大陆拥有护照的人数比例不足10%,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5年12月,与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或地区仅不足30个,随着美英加等西方主流大国逐渐放宽对华签证政策,出境游将持续利好。
机遇三:千禧一代渐成主流消费人群,出境自由行是首选。当下旅游市场一个突出的趋势是:中国的千禧一代在出境游上肯花大钱。他们一般每年出国四次,是亚洲其他国家同龄人的两倍,也远高于平均家庭游频次。
前景虽好,痛点尚存
国民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大机会有目共睹,出境游风口也让旅游创投者为之一振,但机遇中并非没有陷阱,一窝蜂背后是盲目地进入、痛苦的挣扎和难熬的寒冬。
痛点一:渗透率低且提升缓慢。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在线渗透率达9.2%,但相较上一年渗透率仅增长1.7个百分点。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但在线旅游的互联网渗透率增速,远低于互联网网民平均增速。拉低整体渗透率的板块是休闲度假领域除机票酒店之外的产品,门票、活动、餐饮、娱乐等碎片化严重、线上化程度低、整合成本高、难度大,短期内难以解决。
痛点二:用户获取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旅游app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获取成本高昂,从用户的下载、激活到预定转换,其获客成本可高达数百元,旅游消费虽渐成家庭及个人消费刚需,但频次依然太低,出境游尤甚,用户留存成本高,而用户卸载成本几乎为零。应用分析商adjust的报告显示,app store中僵尸化的应用从去年一月的74%增长到了83%,旅游类app的僵尸率高达80%。
痛点三:出境游自由行产品同质化严重。根据英国航空数据分析机构oag最新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报告,除港澳台外,东南亚国家(泰国、日本、越南、菲律宾)仍占中国出境游市场平均半壁江山以上,东南亚、港澳台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痛点四:碎片化资源整合难度大,成本高。据了解,对海外符合消费者体验需求的吃喝玩乐产品的碎片化资源整合是众多出境游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目前海外碎片化资源整合方法大致包括:地推谈判、与当地地接社合作以及原批发商出身的资源沉淀等,有助行业集中度及规模采购成本的降低。
2016年如何掘金出境游市场?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有效性和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旅游领域的供给侧不是新话题,其改革和提升需着眼的关键点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碎片化资源整合、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及提升。
其一,以包机 目的地资源模式切入。出境游用户端的入口有三个,其中包括以内容为起点在游前切入用户的旅游行程预订平台,到达目的地的海外中文包车的车加导服务平台,但最大的入口平台在国际机票的大交通预订,其中以包机 目的地资源整合模式最为实际,尤其是切入优质海岛垂直目的地的做法,符合游客追求性价比高,体验新颖深入的需求,在自由行和包团模式中都有发挥空间。
在休闲度假需求旺盛的今天,随着更多优质目的地直航的开通及更多出境旅行社的加入,资源层切入的供给侧改革将有强大的生命力。成熟包机商如安科运达在运营模式、资源掌控及风险管控上都有较好的经验,可被借鉴。
其二,与海外资源供给方合作。众多海外资源方目前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不足,渗透不够,供给侧待整合,而且国内企业大多还是缺乏走出去整合资源的能力,供给侧不足,产品丰富度和服务网络建设都受到较大影响。
其三,创新供应链模式。旅游出境游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供给体系的有效性和高效率。旅游产业毛利低,但现金流良好,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是改善提升供给侧不足、低效、产能低下的有效尝试,国内主流旅游企业及ota,包括腾邦国际、众信、携程、途牛、驴妈妈、同程等纷纷试水旅游金融就是很好的尝试,国外对标美国运通模式值得参考。
其四,产品质量服务提升。旅游出境游供给侧改革效率固然重要,但回归本质,还是需要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服务的提升,再高的效率和供给有效性,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体验,背离消费者需求的本质,依然是双输的结果。供给侧改革不能仅提供给,也要看需求侧,毕竟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高效、优质、匹配的供给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相吻合。
(本文系个人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