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为消费重要途径,一方面,在拉动居民消费、促进就业、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网购市场鱼龙混杂,不法分子“暗箱操作”令人防不胜防。阿里巴巴日前发布“封杀令”,全面停止受理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任何知识产权投诉,同时呼吁品牌权利人终止与该公司的合作。这是阿里首次剑指“知识产权流氓”。
“知产流氓”与一般敲诈勒索者不同,他们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成了对自己不法行为的“保护”,对市场公平秩序造成严重破坏,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频遭恶意维权,亟待完善相应法规。
阿里封杀“知产流氓”
据了解,遭阿里封杀的“杭州网卫”在近年来投诉过平台数千卖家,涉及女装、运动鞋、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上百品牌。在投诉过程中,“网卫”甚至成为一些利益联盟的代言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击联盟外商家,以达到控制渠道和价格的目的。
阿里巴巴首次宣布封杀“知产流氓”,有力清扫长期笼罩在网络商家头上的“恶意投诉”阴霾,淘宝大小商家纷纷为此叫好。在阿里发布封杀令后,新浪微博“向知产流氓说不”速成为热议话题,网友点击量在短期内逼近10万。
据悉,阿里平台治理部正考虑诉诸法律途径维护平台及商家权益。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目前恶意投诉总量已占到该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总量的24%,至少有百万淘宝卖家层被“知产流氓”骚扰敲诈,包括nike等品牌权利方被恶意抢注,甚至“微信”商标注册证和马化腾签名都被伪造,恶意投诉已成黑色产业,需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推动破局。
通过故意虚假陈述、伪造凭证和恶意抢注商标等方法,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对合法商家发起大量虚假投诉,造成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关店,超过百万淘宝卖家的正常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在一些经销商的操纵下,此类公司成为经销商私下合谋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利用投诉机制达到渠道和价格管控,实现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同时大量“知产流氓”也以此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封杀“知产流氓”不容缓。
“恶意投诉”成黑色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维护市场公平、激发市场活力,而“知产流氓”未有明晰的产权权益,其大多通过敲诈、勒索、造假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给商家和品牌带来一定损失的同时,也极大浪费电商平台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人力物力,对市场公平秩序更是造成严重破坏。
“恶意投诉”已成网购生态大毒瘤。据阿里平台治理部统计,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总计发现有恶意投诉行为的权利人账户5862个,近103万商家遭受恶意投诉,卖家损失达1.07亿元。阿里平台治理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恶意投诉总量已占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总量的24%,且大部分来源于“知产流氓”公司。恶意投诉在2015年影响平台商品量增加150%,超过200万条,2016年猛增至600万条。而绝大部分恶意代理公司投诉成立率不足10%。该“黑色产业”气焰逼人。
恶意投诉达成的利益衍生扭曲着电商生态生态,破坏了商家的商业价值观,需要电商以及执法部门全面干预,还电商生态一个“清净”。小狗电器创始人ceo檀冲就鼓励称,今后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不会被坏人利用和为坏人服务。
相应法规亟待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遭“知产流氓”利用,是商家以及电商平台的“拦路虎”,将其铲除,除电商平台发力自救外,法律上也应尽快制定出相应规范以及惩处方案。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看来,法律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的通知-删除机制,是为了保护正当维权的权利人,如果有证据证明是恶意投诉,而非正当的维权,那么平台有权拒绝。她也呼吁,除了电商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外,也应尽快制定出配套法律方案,在恶意投诉达到相当危害程度时候,建议追究投诉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实际上,去年已有专家提出,立法滞后性显然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电商平台处在知识产权保护一线,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频遭恶意维权,亟待完善相应法规。而保护知识产权绝不能只靠阿里巴巴以及各类电商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在法律上建立更为严厉的处罚条款。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仍需升级,应对恶意滥用产权谋取非法利益者进行严惩,如此方能为电商生态保留一片净土。
通信信息报社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