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纷纷抢滩虚拟现实 vr消费级产品井喷在即-ag尊龙凯时

巨头纷纷抢滩虚拟现实 vr消费级产品井喷在即

时间:2016-02-26 17:18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李望宁
□本报记者  李望宁

  虚拟现实设备销量愈来愈热。知名咨询公司gfk的报告数据预测,今年国内vr设备销量将达120万台,谷歌、索尼、bat等巨头皆抢占vr市场入口,不少国内创业公司也欲分一杯羹。火热的市场预期来自于vr技术的广阔发展空间,除了vr终端技术自身的飞跃创新,vr内容的建设也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不过,目前vr产品还难以迅速成为普遍接收到消费级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仍然为产品的研发成本、实际使用体验等原因所掣肘。
 
  虚拟现实概念火爆
 
  虚拟现实概念日渐火热,虚拟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咨询公司gfk数据显示,作为虚拟现实领域核心输出设备的头戴式眼镜,去年已经达到了约50万台的可观销量。报告预计,随着厂商在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和可供消费的vr内容的丰富,国内vr设备销量可能达到120万台。
 
  产业的趋势带动了吸引了厂商的眼球。facebook、谷歌、索尼等巨头纷纷在虚拟现实领域展开布局,而国内的厂商也紧跟节奏,近期国内涌现出上百家相关公司和团队,包括乐相、蚁视、tvr、诺亦腾、七鑫易维、焰火工坊等,而bat参与其中的身影也不容忽视。
 
  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2015年国内厂商推出廉价版的“cardboard”式产品,得以获得了一部分的用户,进而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关注度。随着用户对vr产品的进一步了解,会对使用体验有更高的要求,势必会让市场更加火热。vr厂商在此深耕多年后,极有可能在2016年迎来开花结果。当然,随之而来行业的洗牌升级也近在眼前。
 
  内容为王,vr应用想象空间大
 
  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发展轨迹类似,vr产品的升级发展方向必然包括硬件升级、技术革新和内容建设,内容之战会是未来厂商抢占市场的重要筹码。虽然目前市场上的vr内容多以demo为主,但k-labs、兰亭数字等公司已经踏出了生态自建的步伐。而从具体应用内容的发展方向来看,娱乐、社交、生活服务将是未来厂商发力的三大基本点。
 
  在娱乐方面,vr游戏是vr设备内容消费的主力,区别于传统观游戏,vr游戏在视觉、触觉等方面都将与前者存在巨大差别,它要求更高的画质、更广的视野范围、更短的延迟和第一人称式的游戏参与感、互动性,提升用户的沉浸感,是vr游戏具备革命性的核心。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预言虚拟现实社交,“通过感受真正的存在感,你将与生活中的朋友分享无限的空间和体验。不仅仅是和朋友们在线分享美好的时刻,而是分享所有的经历与冒险”。 尽管目前已经有视频通话等方式,但仍然这样的社交仍然呈现出单一的缺点,虚拟现实的社交让人突破二维平面的局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vr设备将会进一步缩短交流上的空间距离,而在社交互动方式的想象空间也更加扩大。
 
  同时,vr产品延伸的触角也必然延伸至生活服务领域。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我们在网购方面多是以“盲人摸象”式的方法来选择商品,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消费者进一步增强了商品的使用感,一件衣服合身与否,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到呈现。此外,在地图应用方面,vr产品展现出极强的优势,能够比地图、gps更加简单、直观提供导航的服务。
 
  展望未来,行业瓶颈不容小觑
 
  vr设备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被赋予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度也在攀升,可谓是新的蓝海。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也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首先,尽管当前不少国内厂商压缩成本,让vr设备得以被更可能多的人接触,但目前仍然高昂的价格还很难迅速转型为消费级电子产品,厂商仍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技术研发期。
 
  其次,在使用体验上,针对画质的优化需要有显著的解决。一方面,vr内容画质差必将影响用户的使用和观感;另一方面,过分高清的画质,也会引起用户的感官上的眩晕。同时过分强调沉浸感而忽视人的生理性所造成的延时,也会给用户造成不适。为了追求画质的清晰度反而给消费者造成观感上的负担,实际上是产品研发的本末倒置。
 
  再次,vr设备硬件、输入设备的的标准混乱也可能影响市场秩序的快速建立。目前三维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标准仍然还没出现,即便大厂商发力制定行业标准,但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除此之外,当前国内vr市场尚在萌芽阶段,人才紧缺的问题也亟需有所改善,由于不少厂商多为初创公司,在人力资本方面不足,也影响了应用内容的进一步优化。焰火工坊ceo娄池指出,大多数vr公司目前都处于创业阶段,没有足够的资金挖人。业内人士秦凯也表示,优化人才紧缺成为制约国内vr内容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漫画展示
公众号热文推荐

通信信息报社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