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蚂蚁金服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已于日前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约292亿人民币)。这也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模式已经领先全球。
互联网巨头疯抢金融蛋糕
蚂蚁金服完成45亿美元的b轮融资,成为目前全球互联网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纪录,让互联网金融再度站上风口。一大批名叫“xx金服”的企业浮出水面,显然,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正在被互联网巨头们疯抢着。
就在蚂蚁金服宣布融资前不久,苏宁云商刚刚宣布拟对旗下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等金融业务进行整合。苏宁金服旗下拥有9项投资项目,未来还计划进一步引入战略投资。与此同时,京东也没有闲着,今年3月宣布京东金融融资之后,已陆续推出白条、京东钱包、众筹类产品以及众创生态圈等。而去年12月,百度便宣布公司重大架构调整,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原来分散的支付、理财、民营银行、保险等业务转向集中,其直接对标的企业是当前风头正劲的蚂蚁金服。
在资本竞相涌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时,国企也试图分羹新兴市场红利。山钢集团旗下的山钢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已组建互联网金融公司,并通过网上平台推出了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可期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包含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基金销售、财富管理等不同业务模式。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突破10万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使用了“异军突起”以及“促进健康发展”的表述;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法治化和依法监管的轨道。这些都提升了业界和迟疑者的信心。
同时,对于广大网民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的问题,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前景调查报告》给出了信息:第一,超4成网民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情况一般。仅有5.7%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非常了解,29.2%的网民则表示比较了解;网络已成为网民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主渠道;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是网民存款存在的主流形式。
第二,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现状整体良好。zdc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参与调查的网民在近半年内都曾有过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网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参与热情高。超九成五网民近半年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智能手机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主要载体;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app的网民占主流。
第三,未来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意向较高。风险高、保密性和收益稳定性不够强是网民不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前三大原因;目前没有购买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网民中,未来半年内将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的网民占比超六成,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提示了利好信息: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或突破两千亿元。
回归商务本质,需重视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与经济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刚需”。从普通的网购付款到交水电费、看病挂号等,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多方面需求。但是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用户,所有平台都使出浑身解数,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业内人士开始担心会步上当年“百团大战”的后尘。在去年召开的“2015互联网金融论坛暨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表示,互联网金融发展虽然迅速,但大多是拼“价格”,这也导致一些p2p平台出现了倒闭潮。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创办之初都需要经历一段烧钱的日子,关键是怎么烧。毫无节制、毫无目的的烧钱,或者是为了烧钱而烧钱,后果一定是人财两空。”这从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新一期“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也可以看出,该指数以2014年1月份为基期100,到2015年11月该指数上升到390,随后在12月份下降至386。互联网金融指数增长速度从2015年年中开始趋缓。此外,在几家互联网巨头当中,除了阿里,盈利的可谓寥寥无几。
相较于传统电商行业,互联网金融确实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其本质仍然属于商务行为。回归商务本质,重视用户体验,才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最终的发展之道。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突出重围。
通信信息报社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