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2个月之久的申通快递借壳上市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在停牌三个多月之后,艾迪西于近日公告称,拟置出全部资产、负债,置入申通快递100%股权,作价169亿元。同时,公司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8亿元。这意味着,若此次运作最终顺利完成,申通将成为“a股快递第一股”。
申通借壳上市让掌控这一庞大企业的浙江桐庐人陈德军作为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走进了公众视野,同时也揭开了快递江湖隐形霸主——“浙江桐庐帮”的面纱。申通快递借壳上市,让本不平静的快递江湖再起波澜。申通这一次借壳上市,也意味着快递业新一轮的洗牌即将开启。重走转型路,掌舵者陈德军能否再次扛起“桐庐帮”大旗?
行业竞争加剧,申通借壳上市谋转型
“中国民营快递第一股”终于浮出水面。艾迪西近日发布重组预案,申通快递拟作价169亿元实现借壳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德殷控股、陈德军、陈小英将合计持有上市公司约9.06亿股股份,占比约59.23%。其中,德殷控股为艾迪西发布重组预案一个月前刚刚成立的公司,陈德军、陈小英以现金出资,分别持有其51.7%、48.3%的股份,根据三方股权关系计算,陈德军直接和间接持有艾迪西30.6%的股权,陈小英则将持有艾迪西28.6%的股权。由此,兄妹二人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申通快递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民营快递公司之一。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高速发展,快递业竞争变得十分激烈。申通之所以抓紧上市,强劲的竞争对手或许是推动力之一。竞争对手圆通正紧追不放。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圆通2015产业链协同发展交流大会”上,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透露,预计圆通2015年全年业务量将从2014年的21亿件上升到33亿件。而2014年申通业务量为24亿件。
面对风云变幻的快递江湖,申通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德军一直致力于将申通进一步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品牌。他曾预计,“未来5年左右,中国快递行业,会变成4到5家公司占有70%-80%的市场。”而要实现陈德军布局的国际化之路,借壳上市无疑是增强申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好途径。
据了解,本次配套募资中,20亿元将优先用于支付艾迪西拟购买申通快递100%股权的现金对价,剩余部分将用于申通快递“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运输车辆购置项目”、“技改及设备购置项目”及“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等项目建设。
行业洗牌在即,陈德军领军打响改革“首枪”
作为申通的掌舵人,陈德军从1993年开始做快递,亲历了快递行业的几次重大变革。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从上海杭州两地之间的报关资料和公司急件业务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申通目前已成为国内快递网络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体系。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各快递公司按照业务量排名为: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顺丰速运、韵达快递、邮政速递、百世汇通、京东快递、天天快递。申通排在了响当当的第一位。
不过,随着快递业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大,其利润也越来越低。同时,末端的基础设施、转运中心等都需要大力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因此,快递企业谋划上市成大势所趋。
在股权结构上,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申通快递成为民营快递公司上市第一股。在发展模式上,从加盟-自营-更大范围的资本整合,陈德军领导的申通实现了三级跳毋庸置疑,申通的发展模式给其他快递企业提供了样板。事实上,快递业的发展从早期的盲目扩张到强化管理,再到如今资本层面的整合升级,申通与快递业都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申通是“a股快递第一股”,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股。一家民营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快递行业对资本的需求在这几年确实比较明显,很多快递公司都已开始着手融资,上市是其中一种方式。目前,除了申通快递外,圆通速递、百世物流、全峰快递也都在加紧推进ipo,申通快递此次的成功借壳,或将就此拉开快递企业的上市序幕。
互联网+时代,申通拿什么对抗“电商系”?
上市对于创业者往往意味着一个阶段的成功,但上市不是终点,能否跳出快递业的混战考验着陈德军的管理智慧。
互联网 下,电商和快递业的红利不断、整个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快递业仍将高速发展。但同时,随着消费需求升级,用户对快递的诉求越来越高,时效性和安全性是基本保障,同时又了更多特色服务需求。阿里、京东、苏宁等平台已经感受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升级配送服务。京东、苏宁一直在重兵推入自建物流,并推出了诸如“211”、“当日达”、“冷链”等细分服务,并且向商家不断开放。另外,随着本地服务和o2o的兴起,也产生了更加精准和细分的市场需求,一些创新的快递配送方式也在资本助推下涌现。申通也明确,未来将继续与新产业新模式相结合,逐步探索快递与其他行业的深度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拓宽业务模式。
申通的转型升级之路除了加强与新产业的竞合外,还需迈向质变。随着互联网和快递业的融合,快递再不是拼车辆、拼人力、拼仓储资源的时代了,大数据将逐渐优化快递的生产方式,民营快递企业更应该重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分析高峰地区甚至小区的节点数据,提前准备仓储物流和人员,进而提升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