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具有逐力性,它的一举一动最能反映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三巨头bat纷纷抢滩新造车领域,一时之间,新能源汽车风头无两。如何获得消费者认可?如何推动量产?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是新能源汽车当下面临的巨大挑战。
bat竞逐新能源汽车赛道
在政策的有力加码下,新能源汽车正快速崛起,短短几年之内,就涌现了小鹏、车和家、蔚来、威马、游侠、奇点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
近日,风头最盛的当属刚结束a 轮融资的小鹏汽车。据悉,小鹏汽车a 轮投资阵容不凡,包括纪源资本、晨兴资本、idg、经纬资本、新鼎资本等多家国内顶尖风投公司。其中最受舆论关注的,便是新增股东——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3%,为第四大股东。该公司的股东分别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谢世煌。
对于此次注资,阿里方面表示,小鹏汽车是一家清洁能源汽车创业公司。对它的投资符合阿里在汽车领域的战略重点。
除了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动作不断。11月8日,腾讯领投蔚来汽车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12月5日,威马汽车完成b轮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等跟投;12月13日,又有消息传出,威马现在筹划的融资中,腾讯将领投2亿元人民币,红杉资本跟投。
至此,阿里、腾讯、百度三家均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布下了棋子。三家巨头的打法不尽相同,阿里只做车载系统,百度注重打造无人驾驶领域的安卓系统,腾讯则是四处出击,既入局车载系统,又发力车载系统。
bat为何青睐造车新势力
bat三巨头为什么前后翻牌新能源汽车,而且步调如此一致?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其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随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家庭出现的重要工具,需求得到持续释放。而且,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存量市场中,仅占据不到2%的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巨大。
其二、新能源汽车在智联网发展上更具优势。发展智联网汽车已是大势所趋,新汽车企业作为车企中的新生代力量,没有传统车企的历史包袱,未来在智联网汽车市场上可以轻装上阵,发挥互联网优势,或许在国产高端车市场更具先发优势。
其三、抢占汽车行业新入口。对bat而言,得入口者得永生。从大出行的层面来说,仅停留在战略层面的合作已无法满足bat在汽车领域的“雄心”,直接入股或许能带来更大的“话语权”和更紧密的利益绑定,所以bat纷纷用投资的方式快速地在新的车企中卡位。
其四、政府出台利好政策加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推出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在贷款、牌照等方面也持续对新能源汽车放宽。另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规定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
打响量产第一战
互联网造车正站在风口,这从小鹏的a 轮融资就可以看出,先后分了a0、a1、a2三轮融资三轮投资,足见资本对互联网造车的热情。竞争即将拉开新序幕,而量产则是第一战。
目前,小鹏汽车首批15辆量产suv车型10月12日已在郑州下线;蔚来汽车的纯电动量产车es8也将于12月16日正式上市;车和家、游侠汽车、奇点汽车、威马汽车也宣布要在2018年实现量产。此外,还有更多新能源汽车正在备战新型车,为打入市场做准备。显然,造车新势力间的一场混战在所难免。
不过,在一片高涨势头背后,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造车是资金密集型领域,投资回报周期长,如果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不能把握住消费者的痛点,必将败下阵来;其次,用户购买新能源车仍然顾虑多,充电难、续航短、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仍待攻克;最后,技术、工厂、销售渠道不健全,缺乏新能源资质等是造车新势力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新造车企业推出的产品密集上市,将迎来第一轮的市场考验。如果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那么融资也将难以为继。因此,新造车企业必须沉得住气,既要做好汽车本身应该做的事,比如操控性、节能性、舒适性等,又要在提高电池续航力、降低电池成本上狠下功夫。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能否在汽车市场争夺战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实现弯道超车,还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