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好年份,多家互联网创业公司ipo,已上市公司股价倍增,中国互联网巨头在世界舞台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内容分发等行业方兴未艾,互联网正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不用怀疑,2018年互联网将继续精彩纷呈。互联网去向何方?从这三个行业可以看到潮水的方向。
内容分发市场:补贴趋于结束、分成将会持续
2017年内容市场硕果累累,除了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独立平台崛起外,百度百家号、阿里uc、腾讯企鹅号三大巨头强势入局,搜狐、网易、微博积极转型,共享式创作 个性化算法成为行业标配。与此同时,短视频、直播、知识经济等内容形态如日中天,不温不火的视频市场迎来春天,阅文集团上市表现超出各界预期。
移动支付的便捷、内容付费习惯的养成、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版权环境的变好,一起为内容分发市场变好构建了有利条件。目前各大内容平台自媒体数量都已达到百万级。
2018年内容分发市场将进入清理门户阶段、减数量、提质量,新加入门槛大幅提升、劣质自媒体会被封禁(1月2日,一点资讯宣布封杀10万个自媒体账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8年补贴将会名存实亡,广告分成则会作为常态化机制存在以保障共享式创作。
2018年,内容分发市场进入全面整合阶段,进入“大内容”时代,内容不只是资讯、图文或者短视频,所有在移动端可消耗用户注意力的事物都属于内容,比如音乐、影视、动漫、文学、游戏等等。内容平台可将不同内容整合进行输出,内容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可以共同通过ip等模式变现,因此拥有多种内容形式的平台将呈现出厚积薄发的优势,最大的变量是百度和腾讯。2018年百度内容生态可能会有大的爆发。腾讯大内容战略同样会迎来丰收。
人工智能产业:创业泡沫破裂,商业化成关键
2017年堪称ai技术的爆发年,一边是ai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出现,另一边是bat均加大ai投资,布局ai多时的百度all in ai,腾讯提出ai in all的口号,阿里成立达摩院,宣布在未来五年投资1000亿美元储备高精尖技术,包括不限于ai。
2018年对于ai行业而言,最大变化是泡沫破裂后,ai从技术走向商业,在生活生产诸多场景中落地。人工智能通过洗牌后会留下有应用场景、有市场、有变现能力的ai公司。
2018年人工智能公司不论大小,pk的将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的能力,大公司要推动ai落地到各行各业,小公司则要找到刚需让ai有市场,有人买单。ai创业公司融资时最重要的不再是介绍团队有多少牛人、技术有多少成果,而是商业化成果和潜力。
目前,百度在ai战略上的最新口号是bring ai to life,阿里云则推出“产业ai”的理念,腾讯一直强调场景,致力于将ai应用到腾讯产品用户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智能音箱将在中国普及,自l2-l3自动驾驶会成为更多汽车出厂配置,图像和语音类应用将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会应用ai,ai也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上演“机器换人”。
新零售:中国所有生意值得重做一遍,首先是零售
过去大家都说消费升级,这是由中产群体崛起所决定的。事实上中国不只是消费在升级,而是所有商业都在升级进入3.0时代(改革开放前是1.0,改革开放后是2.0),而商业升级,内部因素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外部因素则是新技术、新金融、新零售、新能源、新制造等“新”东西的出现。“商业升级”将给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巨大机会,最显著的就是新零售行业。
新零售在2016年由马云正式提出,2017年探索式落地,尽管京东、苏宁口上不认同,但脚上却很实诚,纷纷以“无界零售”和“智慧零售”的模式行起了新零售之实。2018年则将进入全面落地,新零售的普及将比电子商务更加迅速。一方面,是阿里等电商巨头在无人超市、生鲜零售、社区商店等新式零售模式上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实体零售巨头的积极变革。
2018年,中国的零售行业将会焕然一新,商场、商家、超市、店铺等等都会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效率、用互联网模式来提升供应链、降低库存和提升用户体验,随时随地、便捷购物时代将会到来。
除了内容分发、人工智能和新零售之外,共享出行、智能金融、智慧交通、物联网、全球化拓展等等行业在2018年都会有很多变化。看上去已经很成熟的互联网还在对我们生活形成巨大的改变。
(本文系作者个人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