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新闻:《李彦宏“下血本”做区块链,意在分享“链”红利》,盘点了百度在区块链上的业务布局。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在“互联网 ”峰会上宣布,将发布腾讯第一款代号“z”的区块链游戏。不止是百度和腾讯,阿里、京东在区块链上的布局也在加速。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区块链业务的布局。
为何巨头对区块链的态度“变”了?
事实上bat对区块链技术的布局,都是从2015年就开始的,其中百度和腾讯在2015年组建了团队,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在2015年成立了兴趣小组。2016年大家都进行了小规模应用。
不过,2015-2017年,各大巨头对于区块链布局一直保持低调,因为此时正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及ico爆红的时期,泡沫也已十分明显。
2018年,随着数字货币的低迷和ico被监管部门明确禁止,区块链技术也已洗尽铅华,成功地去ico和去数字货币化,成为一个行业都认可的极具潜力的基础技术。bat也更加愿意公布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布局和未来规划。
bat三巨头的区块链版图浮出水面
对于百度来说,其提前布局,金融是区块链落地的重点场景。
百度此前推出了一款名为区块链宠物狗“莱茨狗”,火了一把,事实上这个产品只是被百度金融用来展示其公有链技术实力的一个营销。
在业务层面,百度区块链在去年下半年加快了落地步伐,最重视的是金融特别是abs项目的应用。百度最具优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也有很多结合点。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的记录共享交换,给ai提供数据基础;反过来,区块链的重要能力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存储,也可以用ai来不断训练,进而提高合约和存储效率。百度金融已在分别应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未来将金融 区块链 ai结合是水到渠成。
对于阿里系来说,蚂蚁金服将区块链落地到生活场景。
阿里系重点做区块链的是蚂蚁金服。不过,跟百度集中应用区块链到金融的思路不同,蚂蚁最先应用的区块链场景不是金融,而是各种生活场景。
目前蚂蚁区块链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保障、房屋租赁房源真实性保障甚至公益中,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场景,也都有很大的市场。
阿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蚂蚁金服是急先锋,而阿里整个体系,包括负责阿里基础技术设施的达摩院尚未将区块链当成重点,当然都有探索,比如天猫国际和菜鸟联盟宣布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物流的跟踪和上传上,使得物流的记录更加透明,严防造假。
腾讯以微众银行先行,正在稳步推进。
腾讯对于任何新技术都有固定的风格,先布局,再应用。早在2015年,腾讯就已成立区块链团队,不过是研发先行,做技术探索,通过联盟链技术,将区块链落地到微黄金、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公益寻人等项目中,基本都与金融有关。腾讯还搭建了一个区块链的基础架构平台,叫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供区块链开发者使用。
而腾讯旗下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上反而积极一些,两年前微众银行就发起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一年前微众银行推出基于腾讯云的联盟链云服务(baas),跟百度金融的baas推出时间差不多;2016年9月底,微众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宣布共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上线试运行。
bat对区块链的落地路径各有不同
第一个相同点是,三大巨头都不碰ico,不玩儿数字货币,而是注重将区块链应用到公司业务中,同时也都强化对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是巨头应用做的事情。
第二个相同点是,三大巨头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机构都以金融业务为主,比如百度是百度金融,阿里是蚂蚁金服,腾讯体系最积极的是微众银行。
不同点体现在落地路径上,百度更重视在金融这个场景上做深,有了规模化的业务应用,区块链已经用到生产中,快人一步;而阿里则追求广度,在各个场景进行落地试验;腾讯则是先在金融这个特定场景吃透验证后,再逐步应用到游戏场景中,暂时还不求规模化应用,而是试探性应用。
对于一个新技术来说巨头的态度将非常重要,目前各大巨头都在战略布局,直接加速了ai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同时让ai创业者有更多机会补充弹药。
(本文系作者研究之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系罗超频道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