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走“vr实战”路线的企业开始扎堆涌现。继爱奇艺宣布vr生态计划后,优酷也发布了vr战略:在制作、应用、变现、投资等方面以内容为切入点,实现落地。此外,上市影视公司华录百纳、华策影视集团、中国三大播放软件之一的暴风科技等也于近日纷纷加入vr生态内容的圈地战。
此前,有舆论认为,“2016年是虚拟现实元年”的论断纯属“跟风炒作”,如今看来,并不尽然。自vr硬件产业步入新拐点以来,vr制作内容投入、vr内容平台创设相继成为焦点。vr商业变现真的很难吗?合一集团(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古永锵称,是“梦想照进现实”。
玩转vr内容的时代来了?
vr概念再次“刷屏”中国媒体业。近乎在同一时间,中国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召开发布会,宣布了各自的vr内容战略。而在日前于上海开幕的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上,几乎所有可以体验vr产品的展台皆是大排长龙。可以肯定,中国企业瞄准vr领域已非纸上谈兵。
继爱奇艺、乐视视频宣布vr生态计划后,近日,优酷也宣布由内容切入,进军vr领域。除发布与影业及传媒公司合作的vr影视版本外,优酷在综艺、音乐、直播、纪录片等自制合制内容上也开始广泛采用vr技术。据合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优酷vr平台共有超过20000支vr视频内容、天均1000支以上的新增视频。此外,优酷已和80%国内顶级vr内容制作团队签约、拥有50多家海外战略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合作伙伴,这一数字将继续扩大。
在vr生态的打造上,优酷并不孤单。上市影视公司华录百纳也在日前宣布将成立vr产业事业部,向虚拟现实内容及研发领域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运营资金;华策影视集团也联手国内著名纪录片制作人赵琦共同成立“目力远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真实影像的vr内容制作”。此外,暴风科技也在此前推出了被称为“全球首款vr电视”的超体电视,发力vr内容生态。
vr的“敲门砖”堆砌不易
vr内容与传统视频内容大相径庭,其带有天然的“自制基因”,须由互联网公司牵头制作、生产。但研发vr硬件设备难度不小、短期内难获收益,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考验莫大。且vr设备终须依托内容,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需硬件投资与内容制作双管齐下。
vr大热,行业大佬皆已迫不及待纷纷入局。国外巨头中,谷歌、微软、facebook已完成vr的全产业链布局,苹果公司更是收购了诸多vr开发软件公司;国内互联网巨头中,联网企业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硬件公司华为、小米以及各大视频网站和众多a股上市公司也都加码vr。不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并购投资, vr领域始终充满想象,这也是人人皆欲分其一杯羹的原因。
不过,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vr”,可以看到,目前,几乎没有人没听过vr,但是又有多少人买过vr设备?究其根本,vr硬件与内容相结合的吸引力仍然不足。vr才刚刚升温,市场的争夺已从硬件终端开始向应用层、内容层延伸,对于掌控内容入口的各大视频厂商而言,如何把握好这个趋势,是更应该思考的。
但实际上,目前vr内容奇缺,尤其是拥有优质体验、欣赏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代表性的vr内容更是凤毛麟角。有业内人士提出,真正的vr内容像游戏一样,一定是具有参与感的,但是这种内容的制作,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在vr产业、资本热潮中,作为行业最关键的一环,vr内容开发商却并不受宠。
用户付费意愿成最大动力
毋庸置疑,唯有内容兴盛才会让vr产业从“虚火”中走出,迎向真正的“火爆”,但谁都不知道这样的内容何时才能出现。对于新兴事物来说,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肯定的是,巨头层层布局,必定会加速vr的成熟。对于vr内容的发展来说,当下用户付费观念的形成,则是促其快速进步的动力。
平台的内容不具吸引力,便无从谈商业模式。在优酷掌门人古永锵看来,vr与十年前优酷做视频时相比,如今的用户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和差异化的内容付费,用户一定愿意为稀缺和高质量的内容买单。爱奇艺ceo龚宇则提出, 目前vr平台型的公司相对缺失,爱奇艺希望通过以内容生产到网络分发、内容播放、社交互动等各环节形成开放、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总而言之,对于抢滩vr的企业而言,重视内容,以内容造生态是趋势,或如古永锵所言,要想发展vr内容、做好vr真体验,与好莱坞这样的顶级国际公司合作是必然之路。而对内容开发商来说,寻求明确的商业模式也在犹豫之中,先免费还是先收费?爱奇艺副总裁段永桥提出,初期推广阶段vr内容应该免费。大多数评论也认为,发展阶段就要求用户付费,对平台是一种伤害。
既要以优质内容“教化”消费者,又要加大砝码“吸引”产业链上的掘金者,好在是vr元年,一切才刚刚开始。
通信信息报社尊龙凯时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